帐号:
密码:
人物频道
  • 人物检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人物介绍 共找到 1 条信息
 
刘国诠(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2-08-10   来源:网络   点击数:1982

   刘国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于高分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有关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课题。

    1963年8月刘国诠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曾先后从事高分子化学及分析化学的研究;76年9月至81年7月调至毛主席纪念堂从事遗体保护工作;81年7月至83年7月,赴日本名城大学药学院访问研究;83年7月回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96年3月至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大学生化系访问教授。现从事于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 曾任“分析化学”杂志副主编、“863”生物技术领域第二主题专家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及主要工作为: 1.复杂生化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与材料; 2.生物分子分子识别的研究;3.动态(原位、实时、在线)生化分析研究。

    2010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美丽的"中国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隆重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国诠教授带来了"液相色谱柱技术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在报告中,刘教授介绍道,伴随着生命科学、医药学及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强劲需求与发展,已很成熟的HPLC技术获得了新的推动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些新的需求可归纳为:更高的分离效率、更快的分离速度、更好的化学稳定性、更大的峰容量和更适宜的分离模式。此外,针对痕量样品的分离分析,对检测灵敏度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对这些挑战与需求,作为色谱仪和色谱技术核心的色谱柱,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更显著的发展。近年来,色谱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细粒径填料及色谱柱、超纯硅胶基质及高化学稳定性填料、整体柱技术、亲水作用色谱柱等。

  针对高效、快速、高通量的要求,细粒径填料,特别是亚2微米尺度硅胶基质填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直接催生了超高效也是超高压色谱系统的出现。早在2005年Waters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了UPLC系统,所使用的1.7?m的杂化型填料;嗣后,日本分光、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岛津、戴安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相应的超效或超快高效液相系统。这些系统均使用了亚2微米填料或2微米填料填装的柱子。但是,根据色谱动力学理论可知,柱子所需压力将随粒径减小呈平方增长,此外,由于最佳线速度与粒径成反比,此时,若要得到最佳流速,还必须提高流速。综合考虑两个因素,柱压降将与粒径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为取得高柱效就必须大幅提高流动相的驱动压力。

  传统的以硅胶为基质的HPLC填料,因其本身性质的局限以及残余硅羟基和杂质金属离子的影响,存在对极性溶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和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此问题,可从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一是采用超纯硅胶基球,二是采用特殊的键合试剂和反应控制方法,三是发展高效聚合基质填料。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整体柱(monolithic column)是用原位聚合和类似浇铸的方法制备的整体、连续的柱体组装的色谱柱。整体柱具有双孔结构,即同时具有微米级的大孔和纳米级的小孔,因此,柱子具有较高的柱效但柱压却很低,H-u曲线也较平坦。此外,由于基质的纯度很高,使得这种整体柱的化学稳定性亦很好。因此,人们普遍对其给予厚望。但是,整体柱柱间重现性问题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生物医药色谱中往往需要面对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问题,但常用的反相色谱对强极性化合物如糖及糖缀合物、糖肽等的分离几乎无能为力,故而迫切需要发展新的色谱分离模式。亲水作用色谱(HILIC)应运而生。此外,石墨化碳柱因其特殊的选择性而适用于强极性物质的分离。混合模式柱或表面嵌入极性基团的方法也可以使其可同时分离极性和非极性物质,在用途上和HILIC具有类似性。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button